“若对有功名者免徭役赋税,长此以往,随着人丁滋生,有功名者越来越多。”
朱高煦说到此处,停了下来,因为他发现朱元璋竟然闭上了双眼。
“嗯,继续讲你的理解,咱在听。”
朱元璋虽闭目养神,但仍鼓励朱高煦继续说下去。
朱高煦只好接着往下说。
“为逃避赋税,必然会有许多人依附于此类身负功名者,如此终将导致真正富有之人交更少的赋税。朝廷财政负担将落在穷苦庶民身上,于是贫者越贫,富者越富,国库只会越发空虚。”
古代中国称财政为“度支”、“国用”、“岁计”、“国计”,其中“度支”与“国用”皆指朝廷的费用开支,“岁计”指朝廷年度收入和支用的计算,而“国计”指朝廷的财政。
历史上,中国真正使用“财政”这个词语,要等到晚清时期。
只不过朱高煦受到前世记忆的影响,早就发明出了这个名词,朱元璋受其影响,也经常对户部官员使用这个简单易懂的词语。
说到这里,朱高煦偷瞄了一眼朱元璋。
他发现朱元璋脸上毫无波澜,心中当即忐忑不安,生怕说错话,惹怒了对方。
朱元璋人老成精,眼睛悄悄睁开了一条细缝,已察觉朱高煦的犹豫,于是继续鼓励道:“高煦,咱虽然是皇帝,但也是你爷爷,并非外人。你如何想的就如何说,不要有太多顾虑。”
“既然皇爷爷让孙儿畅所欲言,孙儿不敢抗命,若说的有不对的地方,还请皇爷爷息怒。”
看出朱元璋是起了考校的心思,朱高煦决定趁此机会表现一番,略做沉思后,便接着刚才的话,继续说了下去。
“革新田赋乃是保证四民平等纳税之根本,可以将各项复杂的田赋附征和各种徭役一律合并征银或纳粮,变繁为简,不再收取其他任何田赋,甚至废除自秦汉以来的人丁税,或以雇佣代替各种徭役。”
“同时完善商税,两宋时期朝廷国库丰盈,便是因为商业繁荣,有足够多的商税纳入国库。虽说商人重利忘义,可却也有忠孝之辈。若能加以管理,在朝廷主导下,未尝不能摸索出一条藏富于民,国强而民富的商税制度。”
“国强而民富?”
朱元璋悄然睁开双眼,盯着朱高煦,虽面无表情,但心里却暗暗吃惊,他知道这是泛泛之谈,可这番话并不是一般人能随口说出来的。
朱高煦见朱元璋阴沉着脸,连忙道:“孙儿说完了,请皇爷爷训示。”
朱元璋没有评价,而是淡定的道:“说说你领悟出来的其他五策之含义。”
朱高煦拿不准朱元璋的心思,只好继续阐述他的观点。
“孙儿觉得,公车上书民不畏官之策,是一个以百姓监督官员,以求吏治清明的良策,如《大诰》规定……”
“皇庄盐铁充盈国库之策,需要结合四民纳税来说……”
“义务兵教文武并立之策,是说义务兵役与义务教育,以及文臣武将分立并重之策,所谓义务兵役……”
“……”
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乖孙子,朱元璋如获至宝,满心欢喜,以他的见识,自然能分辨出朱高煦所言并非胡言乱语,而是真正的治国理政之良策。
如果朱高煦撒谎,这些不是他从书中领悟的,那么他背后之人必然有着超越时代的极高见识与眼界,否则怎能拿出此经国济世六大策?
此外,朱高煦当下的表现太惊艳了,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不仅思路清晰,而且有理有据,简直就是从史书之中走出来的少年英才。
朱元璋不相信有人能在短短的数年间,在布满眼线的皇城里把朱高煦培养成如今这个样子,如果此人真的存在,并不为他所知,那么此人一定是堪比神仙的高人!
要么,朱高煦真的得天眷顾,否则他怎会从小就有神童美誉?
此刻,朱元璋亲自给朱高煦递了一支笔,他当下不在纠结真相如何,而是在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有价值的东西。
“饿了吧?”朱元璋慈祥的笑道。
朱高煦答道:“孙儿不饿。”
他知道朱元璋是极其疼爱子孙的皇帝,眼见对方终于流露出如他前世爷爷那样慈祥的笑,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“乖孙子,咱记得你喜欢吃桂花糕,是也不是?”朱元璋竟然憨笑道。
朱高煦微微一愣,见朱元璋流露真性情,心中颇为感慨。
如果朱元璋针对皇家子孙制定的政策苛刻些,大明王朝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?
见朱高煦发愣,朱元璋当即道:“咱已命人去准备吃食,稍后便可送来。”
朱元璋变得热情似火,一副恨不得把所有关爱都给朱高煦的样子。
就在朱高煦吃夜宵的时候,朱元璋喊了一个传话的近侍过来,对其吩咐道:“你去转告太子,就说明日的常朝由他主持。”
就这样,直到下半夜,朱高煦终于写完了他个人理解的六大良策的含义以及预言。
为了给燕王朱棣上位铺路,朱高煦特地花心思编了两句特殊的预言。
一句是有关朱标病逝的预言,即“嵩君归天复神位”。
另一句是充满暗示的预言“秦晋继升燕南飞”。
朱高煦到不担心这句预言的真正含义被此时的朱元璋提前揣摩出来。
如今秦王朱樉、晋王朱棡还活着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重生朱棣之子请大家收藏:(m.23wxx.cc)重生朱棣之子顶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